|
钒铅锌矿/羟钒铅锌石 |
英文名 |
Descloizite |
化学式 |
(Pb,Zn)2VO4OH |
分类 |
硅酸盐 |
晶系 |
斜方(正交)晶系 |
硬度 |
3 |
比重 |
6.1-6.2 |
颜色 |
棕红色,橘红色,红色至黑褐色,接近黑色的 |
条痕 |
橙黄色至棕红色 |
光泽 |
玻璃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油脂光泽 |
折射率 |
n = 2.185 n = 2.265 n = 2.350 |
透明度 |
透明,半透明 |
解理 |
没有观察到 |
断口 |
不规则的/不平整,接头贝壳状 |
晶体常态:划板状晶体常见的,结壳和羽状总量 |
地质环境:含钒基本金属矿床氧化带的次生矿物。 |
钒铅锌矿
矿物名片
钒铅锌矿(Descloizite)是在1854年由法国的矿物学家Alfred Louis Oliver Legrande Des Cloizeaux命名而来。颜色呈桔红色到红棕色或黑棕色。晶体以双锥状或柱状居多,少数呈板状,晶面通常显得粗糙不平。颜色以褐红、黑褐或橙色为主,并具有橙至褐红色的条痕,比重大(6.2),硬度低(3~3.5)为其特色。
简介
钒铅锌矿是一种富含铅、锌、铜的钒酸盐矿物,成分中少量的砷可以取代钒的位置,少量锰和二价铁可以取代锌或铜的位置。如果锌均被铜所置换,则形成钒铜铅矿(Mottramite, PbCu(VO4)(OH))。
钒铅锌矿常以次生矿物形成于产在铅、锌的矿脉和矿床的氧化带中,且两种矿物常在同一晶体交替生长,使得晶体的颜色或光学性质呈带状变化。还以皮壳、羽毛状集合体和葡萄状块体产出。
钒铅锌矿产于铅锌矿脉及氧化带中。颜色为褐、红、橙、棕等色调并有发黑的深色,透明或半透明,有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晶体多为柱状和双锥状,也有板状,晶体集合体有块状、粒状、壳状、钟乳状、纤维状和葡萄状等。
物理性质
晶系:斜方晶系
晶体:双锥状、柱状、较少板状
集合体型态:块状、粒状、壳状、钟乳状、纤维状、葡萄状
硬度:3——3.5
解理/断口:无解理;贝壳状或参差状的断口
透明度:透明或半透明
光泽: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
颜色:褐红、橙、黑褐色
条痕:黄橙色到红棕色
比重:6.2
其它:具脆性
化学特性
化学成分:Pb(Zn, Cu)(VO4)(OH)
化学分类:钒酸盐
化学性质:易溶于酸
重要产地
(1)美国的亚利桑那州Mammoth mine、新墨西哥州的希尔巴罗
(2)英格兰什罗浦郡首府舒兹伯利的Pim Hill
(3)墨西哥Los Lamentos的Ahumada mine
(4)德国巴登的Niederschletten、Lauterthal和巴伐利亚
(5)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地区
(6)伊朗的Sah Changi mine
(7)纳米比亚的Tsumeb、Uitsub
(8)津巴布韦的Broken Hill mine
(9)刚果的加丹加省(扎伊尔沙巴区)
(10)巴西Minas Gerais的Itaccoambi mine
(11)阿根廷的科尔多瓦。
野外产状
钒铅锌矿为次生成因的一种矿物,常与钒铜铅矿(Mottramite)一起产于铅、锌矿床的氧化带中。而经常共生的矿物还包括钒铅矿(Vanadinite)、磷氯铅矿(Pyromorphite)、方解石、砷铅矿(Mimetite)和白铅矿(Cerussite)等
鉴定特征
(1)橙色至褐红色条痕(2)比重大,达6.2
(3)摩氏硬度偏低(3——3.5)
(4)易溶于酸
(5)在火焰中易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