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为我们设计产品,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批量收购各种宝石原石和矿物晶体标本!

首页 | 矿物标本 | 宝石 | 矿物百科 | 岩石百科 | 自助矿物鉴定 | 资讯&知识 | 相册 |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石器时代门户,请您先登录, 或者点击这里注册!
优势矿物品种
+更多..
宝石中的包体(一)

 天然宝石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外来杂质的混入、成矿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压力的变化都会宝 石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在宝石的内部留下一定的痕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包体。宝石中包体的形成 与矿物包体形成一样,往往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缺陷有关。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则和晶体的结构类 型、晶核的数量、晶体的生长速度及环境(如温度、压力、介质浓度等)密切相关。19世纪初,人们就开始 研究矿物中的包体,只是到了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合成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出现,人们才意识到宝 石内部的包体的重要性。

研究宝石的包体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品种、区分天然和合成宝石、判别宝石的优化处 理、评价宝石的品质和了解宝石的成因甚至产地。

一、包体的概念

包体的概念来源于矿物学,在宝石学中给予丁沿用和扩展。

宝石包体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包体的概念是指宝石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 晶格缺陷中的原始成矿熔浆,其至今仍存在于宝石矿物中,并与主体矿物有相的界线。

广义包体的概念是指影响宝石矿物整体均一性的所有特征。即除狭义包体外,还包括宝 石的结构特征和物理特性的差异,如带状结构、色带、双晶、断口和解理,以及与内部结构

二、宝石中包体的分类
(一)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分类

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包体分为原生包体、同生包体和次生包体。

I.原生包体

原生包体是指比宝石形成更早,在宝石形成之前 就已结晶或存在的一些物质,在宝石晶体形成过程中 被包裹到宝石内部。原生包体的形成主要与介质环境 (如成矿溶液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及晶体的快速生长有 关。宝石中的原生包体都是固态的,它可以与寄主矿 物同种,也可以不同(见图1-2-1)。

合成宝石一般不存在原生包体,但对于有种晶的 一些合成方法,也可把合成宝石中的种晶视为一种原生 包体。

2 .同生包体

同生包体是指在宝石生成的同时所形成的包体,它们的形成主要与晶体的差异性生长、 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结构、晶体的生长间断、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外来杂质的出现、体系温 度或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此类包体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种组合关系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甚至空洞或裂隙等,还可以是导致分带性的化学组分变化所形成的色带、 幻晶等。

(1)同生固态包体

在某些情况下,若包体矿物与宝石晶体沿结合面的原子结构相似,当宝石晶体停止生长 时,包体矿物可聚集和生长在宝石晶体的表面;晶体的重新生长会覆盖这些生长在表面的矿 物, 使之成为包体。

纤维状矿物的生长速度比主体宝石的生长速度快,因而可以形成长丝状的包体,如水晶 中呈针状的金红石、闪石包体(见图1-2-2)。

在高温下结晶均匀的固溶体矿物,当温度缓慢下降时,固溶体的溶解度减小达到过饱和 状态,而出溶成为两个彼此不同的矿物,可使宝石晶体中含有片状或针状矿物晶体,而且它 们的方向往往与寄主晶体的某个结构方向平行。例如:从刚玉中出溶的金红石结晶成三组针 状的晶体,相互的交角为120。,而且均平行于刚玉的底轴面。

钛化合物如金红石、榍石和钛铁矿是宝石中最常见的出溶矿物。这是由于Ti元素的丰

度大,易于为寄主晶体所容纳并从寄主晶体晶格中出溶。大量的出溶针状物可在刚玉、石榴 石和尖晶石等宝石中产生猫眼和星光效应。其他的出溶矿物有日光石、堇青石中的赤铁矿; 月光石中的钠长石;拉长石中的针铁矿等。

(2)同生流体(气液)包体

产于某些地质环境的宝石可含有大量的气液包体。由于形成条件的制约,气液包体很少 见于火成岩,常见于伟晶岩中。这是因为伟晶岩形成于较低的温度,并含有大量的水溶液。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破裂,成矿溶液可以进入其裂隙中,直到裂隙在适当部位愈合为 止。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愈合裂隙在富含水溶液环境条件下生成的宝石中是常见的。愈合裂隙 可以呈扁平状或弯曲状,常说的“指纹状包体”就属于此类(见图1-2-3)。

有的宝石内部可含有管状的孔道或具有规则形状的孔洞。这是由于宝石晶体在生长的过 程中生长阻断或生长速度过快造成的。在生长过程中,孔道或孔洞的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或 愈合。如海蓝宝石中的“管状”包体可以呈断断续续的“雨丝状”。

通常情况下,经常见到液态包体与气态、固态包体共存。

(3)同生的非物质性包体

宝石晶体中常见同生不均匀性包体,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种分带现象。

包体分带宝石晶体生长的暂时停顿使外来的晶体集结在寄主晶体的表面。若寄主晶体 重新生长,便可形成或多或少的呈面状分布的薄层包体,即所谓的“幻晶”。

颜色分带颜色分带通常取决于宝石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它反应了宝石生长环境和流体 化学成分的变化,如红宝石、蓝宝石中的平直或角状色带。

结构分带结构分带通常是由宝石中的双晶造成的,如钻石、长石和红蓝宝石中的生长 纹和双晶纹。

合成宝石的包体大都属于同生包体,它们可以是固态、气态或液态。但它们往往从形态 和组成上与天然宝石明显不同,可作为区分天然与合成宝石的主要或诊断性特征。如助熔剂 法合成红宝石中的助熔剂残留(见图1-2-4),水热法中合成祖母绿中的铂金片、合成祖母绿 中由硅铍石和空洞构成的“钉头”状包体,焰熔法合成红宝石中的弧形生长纹和气泡(见图 1-2-5)等。

3 .次生包体

次生包体是指宝石形成后产生的包体,它是宝石晶体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如受应力 作用产生裂隙,外来物质沿其渗入及裂隙充填所形成的包体,甚至可能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 破坏作用所形成的包体。

(1)次生裂隙及外来物质充填胶结

 

宝石停止生长后产生的裂隙中可能会有外来物质进入并在其中沉淀。常见的外来物质是 铁和锰的氧化物,如水晶或玛瑙中的黑色树枝状包体(见图1-2-6)。

(2)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

有些宝石经常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锆石常含有放射性元素u和Th,由于它们的 存在不但可以破坏宝石本身的晶体结构,同时,当锆石作为包体出现在其他宝石矿物中时, 放射性元素在破坏锆石晶格的同时,还会使锆石的体积增大,也可对主晶宝石晶格产生破 坏,产生的应力可导致在锆石周围形成放射状的裂隙等痕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锆石晕” (见图 1-2-7)。

合成宝石往往不存在次生包体。但对于优化处理的宝石,可含有一些次生包体。如,红 蓝宝石的热处理,往往会导致内部固态包体的体积发生变化,使之发生爆裂而在周围产生次 生裂隙(见图1-2-8);也会使宝石中存在的Fe、Ti出溶,而形成金红石针;也可使同生的针 状金红石包体熔蚀,形成呈点状排列的金红石。这些也都可以作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特征。 另外,宝石的染色处理、充填处理也可视为次生的包体;扩散处理造成的颜色在刻面宝石的 腰棱部位的颜色集中、激光打孔处理和KM处理钻石所留下的痕迹和裂隙也可视为次生包 体。